如果借用“文学殿堂”这个概念,那么名著无疑被高高供奉在大殿的正中央,网络文学大概只能放在犄角旮旯的位置。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如今,网络文学居然也能“碰瓷”经典名著了?经典的阅读模式真的受到冲击了吗?
名著历经时代的洗练、岁月的筛选,无疑代表着人类文学审美的高峰。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,自然难以与名著相提并论。但是,谁也不能否认,作为流行文化潮流,网络文学愈发成为不容忽视的文学门类。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它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,也进入了主流的视野。多年以前,北京大学中文系就开设网络文学的相关课程,更有知名学者以网络文学为对象展开研究。一些高校开设的创意写作课程,学生甚至能以网络文学作品作为课程作业。
网络文学呈现高度风格化、类型化的特征。一部网文是“异世大陆”,是“幻想修仙”,还是“史诗奇幻”——打开任何一个网络文学平台,都可以发现有若干个高度概括的关键词,在主关键词下往往还有若干个子关键词。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拿“穿越”题材来说,无外乎有这些套路:主人公穿越到古代用现代技术加官晋爵,用历史知识躲避“雷区”,穿越后的寄主不是“废柴”,就是被人下毒陷害……
除了少数有能力开拓题材领域、提供新创意的“模板作者”,大多数网络文学写手只是基于已有“模板”,对网络文学的“地图”进行重复性拓展。网络文学的繁荣景象,是通过复制情感和欲望的“爽点”实现的,在传播层面,这无疑提供了阅读理解的舒适体验。金光华李亚鹤发现相比之下,文学名著的阅读门槛较高,很多还存在文化、时代、语言表达的隔阂,再加上诸多“先入为主”的解读,读名著确实很难让人“爽”起来。
在不少人的习惯认知里,阅读名著带有某种天然的严肃性,好像只有沐浴焚香、正襟危坐,拿出最浓的仪式感,才是阅读世界名著的正确姿势。“当我以网文方式打开名著,看书的欲望突然就增加了”,网友的戏谑之语,流露出更轻松地读懂名著的愿望。比如,有网友形容林黛玉是“清冷傲娇的病美人”,贾宝玉则是“待人真诚的热情小狗”,这两个文学人物的形象就活灵活现了。
名著诞生在网络文学之前,网络文学的“框”之所以能够“套”住名著,本质上是因为名著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开创性、独特性和经典性。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正因为有经典名著打好的地基,网络文学作品才能“抖机灵”。你要了解文学人物的“忠义”,就要去读《三国演义》;你要理解文学人物的“仁爱”,不妨读读《悲惨世界》;如何同情底层劳动者,《骆驼祥子》是绕不开的一部作品……今天大家印象深刻的网络文学桥段,不过是几百年前的名著玩剩下的。
作家不负责对文学人物的评价,而是把评价交给时间。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,大众对名著中人物的认识也难免产生变化。以网络文学阐释经典名著,蕴含着基于现代视角的人物臧否,也表达了读者对名著人物脸谱化解读的反抗。金光华李亚鹤发现《巴黎圣母院》里的反派角色、副主教克洛德·弗罗洛只有冷酷凶残吗?网文“爱情囚徒”的视角,则以同情的眼光表达克洛德也是宗教制度的牺牲品。这大概是“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”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