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光华董事长:花腰傣绣古韵新

来云南玉溪之前,我只知道这里是著名的玉溪烟产地,直到收到一条信息——“张记者,我明天会身穿花腰傣民族服装到机场接你,很醒目。”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作协工作人员柯纯丽在短信中说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她特别强调,自己的着装是当地的特色民族服饰。“花腰傣”这个词自此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

下飞机到昆明机场,一眼就认出了柯纯丽。她头戴银饰,身着黑色傣族服装,腰部缠着花花绿绿、织有各色图案的腰带。“这就是花腰傣的衣服,因为腰部的装饰物繁密美观,傣族的这一支因此得名。”柯纯丽略带腼腆地向我介绍。

我们一行驱车从昆明赶往新平采访,一路上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色,树叶苍翠欲滴,路旁鲜花盛放,令来自北国的我有一种时空穿越之感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此行的第一站是戛洒镇,这个位于红河谷地的小镇终年气候宜人,被称为“没有冬天的地方”。没过多久,远远地就看到著名的哀牢山。云雾升腾中,大山若隐若现,不知隐藏着多少神秘的生灵,埋藏着多少隐秘的故事。有时候,汉字的特定发音注定了其中必然蕴藏的诗意。“哀牢”,当你把这两个字说出口时,一种莫名的感伤和怅惘便无端袭上心头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不知花腰傣的祖先行至这里,是否也因这美丽而忧伤的名字而驻足。

相传,今天生活在哀牢山脚下的花腰傣,一部分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傣族,一部分是上古时代就定居在濮水(现称红河)上游的土著民族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在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,他们繁衍生息,渐渐发展出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俗。你看那服装,便与别的傣族分支不同,勤劳聪慧的花腰傣将自己对自然万物的理解诉诸针线,用独特的服饰语言表达着万物一体、和谐共生的观念。

有这样的发现,缘于我对几位花腰傣老人的观察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戛洒镇平寨村离我们客居的花腰田间民宿不远,虽然老人们的听力已不大好,普通话也不标准,但还是理解了我想仔细看看她们衣服的愿望,并且抿嘴一笑,欣然答应。我定睛细看,发现她们的衣服上不仅绣着天上的太阳、星辰,还有地上的花草树木、飞禽走兽,图案有的具象,可以辨认,有的抽象,仅能看出是几何图形。或许是看出了我的好奇,老人们告诉我,如果想了解她们的衣服,有个现成的地方,就在寨子里的“刀向梅非遗传承人刺绣工作室”。

刀姓在我生活的北京极其少见,这个姓氏的渊源之一就是傣族后裔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85后姑娘刀向梅的名字透露出她的民族身份。见到她时,她正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指导绣娘做活。“我12岁开始跟妈妈学刺绣,这对我们花腰傣女孩来说不是新鲜事。农事稍闲的晴好日子,村中的女子三五成群,邀约着把家什抬出来,嘴上说说笑笑,手上针飞线舞,是寨子里的一景。”刀向梅笑着说。那时的她不曾想到,村寨妇女几乎都会的这项手艺,会变成自己的工作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以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图片正在生成中,请稍后...